河南舞龙舞狮表演为大家介绍舞龙的方式及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1-20
![]()
舞龙是一种民间的一种传统表演,俗称玩龙灯,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下面,河南舞龙舞狮表演为大家介绍舞龙的方式及意义是什么?
1、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2、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3、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河南舞龙舞狮,河南舞狮,河南锣鼓表演的详细信息,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的较新资讯!